2019年1-5月份,全國共進口煤炭12738.8萬噸,同比增長5.6%;累計進口金額988560萬美元,同比下降5.1%。
一名煤炭行業的分析師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總體來說,煤炭進口數量增加顯然跟國內煤礦產能釋放率低有關系,進口通關數量增加起到了適時補充的作用。”該分析師提到,受2018年底至2019年3月頻繁發生的安全事故影響,國內煉焦煤產量始終處于較低狀態,國內供應緊縮或將大概率延續。
中國是煤炭大國,過去的2018年,煤炭生產和消費量分別為36.8億噸和39億噸,同時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大煤炭進口國地位。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煤炭進口2.81億噸,同比增加1050萬噸,同比增長3.9%,進口金額246億美元;煤炭出口493.4萬噸,同比下降39%;煤炭凈進口2.76億噸,煤炭進口量為近4年來的最高水平。
中國的煤炭進口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南等沿海省市。印尼、澳大利亞等地煤炭經海運抵達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費用較為低廉的情況,進口煤有著明顯的價格優勢,部分沿海電廠六七成的電煤都依靠進口。
根據秦皇島煤炭網發布的最新一期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BSPI)顯示,報告期內BSPI報收于577元/噸,環比下行1元/噸。報告提到,環渤海地區價格繼續下行,除前兩期提到的因素外,進口煤價格優勢沖擊內貿市場,部分船舶通關待卸;火電深度調峰,清潔能源發電出力增加;貿易戰影響漸顯,高耗煤行業用煤需求減弱,以上各因素疊加,促使環渤海地區動力價格進入下行通道。